小麦财经股票配资 1997年马敬伯提起马三立泪流满面:三叔既是叔父又是养父还是师父

马三立先生,被誉为“相声泰斗”小麦财经股票配资,一生德艺双馨,享有极高的声望。他的名字在相声界几乎无人不知,几乎所有相声爱好者都敬佩他的技艺和为人。
马三立,1914年出生于北京,祖籍甘肃,原名马桂福,来自一个曲艺世家。家族的艺术氛围深深影响了他。马三立的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演员,而他的父亲马德禄则是相声界的名人,还是“相声八德”之一。马三立的哥哥马桂元也极具才华,是京津两地的相声奇才。
马三立少年时在天津的汇文中学读书,但由于家境原因,他最终辍学,开始学习相声。由于相声界有规定,不能拜自己的父亲为师,马三立没有选择父亲,而是拜了相声名家“周蛤蟆”周德山为师,从此成为中国相声的第五代传人,归属于“寿”字辈。周德山技艺精湛,性格和蔼,总是以笑容迎接弟子,即使在弟子犯错时,也常以轻松的态度处理,虽然这一性格导致了他的弟子多为平凡之人,但他的人格魅力无可否认。
展开剩余72%马三立的哥哥马桂元则严格要求弟弟,性格较为暴躁,时常用拳头教育马三立,让他一度感到身心俱疲。回忆那段时光时,马三立曾感叹,正是哥哥的严格,才让他树立了“非学不可、非会不可”的目标,坚定了他努力学习相声的决心。
1934年,马三立与甄蕙敏结婚,生活虽贫困,但他们夫妻一直以家庭为重。马三立的哥哥马桂元虽然才华出众,却因沉迷毒品,生活困顿,甚至将年幼的儿子马敬伯送给马三立夫妇抚养。马三立夫妇把马敬伯视如己出,精心照料,生活虽然艰难,但他们依然拼尽全力给马敬伯提供最好的条件。
尽管家里极为拮据,马三立和甄蕙敏还是为马敬伯的学业尽力提供支持。马敬伯在小学四年级时,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费,夫妻俩不得不将家中的被褥拿去当铺换钱,为了让马敬伯继续上学。但马敬伯最终决定辍学学相声,帮助三叔分担家庭压力。1946年,马三立亲自带着马敬伯登台演出,并且为他找了一位师父——相声大家侯一尘。就这样,马敬伯成为了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,属“宝”字辈。
随着马敬伯逐渐成长,马三立也操心起了他的婚姻大事。马敬伯与邻居家的姑娘陈学珍相爱,却因家里为陈学珍定下了婚约而面临困境。虽然彩礼早已被消耗,但马三立毫不犹豫地为马敬伯和陈学珍退还了彩礼,确保了两人的婚姻顺利举行。1950年,马三立在鸿宾楼为马敬伯和陈学珍举行了婚礼,马敬伯深感三叔三婶的恩情,常笑着说:“我的妻子是三叔、三婶用十匹白布换来的!”
婚后不久,马敬伯夫妇便有了孩子。每当马三立和甄蕙敏抱着小孙子时,满心的欢喜与满足溢于言表。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,马三立夫妇又逐渐把目光投向了马敬伯的事业。1956年,马敬伯随天津河北区相声队到长春演出,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。吉林广播电台也看中了马敬伯的才华,向马三立提出要他加盟。马三立知道马敬伯的心情,鼓励他去长春发展,最终马敬伯决定前往。
马三立虽然舍不得,依然支持马敬伯的选择,并亲自送他一家人去长春。多年后,马敬伯回忆起那段时光,依然感慨不已。
不久后,马三立被错误地划为“右派”,直到1961年才恢复名誉。即便如此,马三立始终没有停止对马敬伯的关心,继续给他写信,指导他的相声艺术。马敬伯也深知三叔的恩情,曾在多个场合表示,正是三叔的教诲,成就了自己的相声事业。
1995年,马三立庆祝82岁生日时,马敬伯夫妇带着孩子们回天津为三叔祝寿,马三立还能准确记得马敬伯三个儿子的生日。两年后,马敬伯回到天津参加电视节目录制,马三立笑着提醒他今天是他的生日,马敬伯笑称差点忘了这件事。饭桌上,马三立语重心长地对马敬伯说:“你已经65岁了,在生活中要知足,但在艺术上要不知足。”
马敬伯一生常常提起三叔,不仅是因为他是亲人、师父,还是因为马三立给了他不尽的关爱与指导。如果没有三叔的教诲,马敬伯相信自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巨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

